工商時報【陳信榮╱台北報導】

工業局逐年緊縮電動機車補助大門,設下2018年起,動力鋰電池必須達100%國產化的超高補助門檻,業者哀嚎形同「2018緊箍咒」,台灣電動機車產業將面臨小廠難以生存、產品價格大漲、業者棄守小功率車款等衝擊,不利發展。

業者認為,動力鋰電池國產化的沉重壓力,不該由電動機車業者來揹;台灣市場並不具動力鋰電池100%國產化的經濟規模,其他發展電動車產業的先進國家,也未見類似做法,呼籲政府重新考慮。

電動機車成本不低,目前國內銷售端賴3大單位,經濟部、環保署與各縣市政府的補助款,支撐民眾購車意願,加上業者開發具競爭力機種,使近兩年電動機車銷量明顯增長,去年達到1.1萬輛,今年前10月更達到1.6萬輛規模,改寫歷史新高。

然就在台灣電動機車推廣成效開始萌芽之際,業者卻又面臨「2018緊箍咒」的重大考台灣電動床工廠驗。業者表示,經濟部去年大幅修改「發展電動機車產業補助實施要點」第11條,把符合補助資格產品的限制條件,逐年緊縮,其中又以動力鋰電池的規範,最讓業者頭痛。

根據經部規定,去年7月起新申請補助的電動機車,電池的電池芯及其負極材料、電解液、銅箔,需為國內產製,光這台中公司設立一條款,就讓目前台灣最賣的電動機車Gogoro差點開不了業,因為Gogoro的電台中商業登記池是採購自日商Panasonic。

博客創意旅店經部自今年7月起進一步緊縮補助資格,規定新申請補助的電動機車產品,連動力鋰油煙處理設備電池電池芯的鋁箔,也須是國內產製,形同整顆電池都要100%國產化;先前已申請取得補助資格的車款,只能延續至明年底,換言之,2018年1月1日起,所有市售電動機車必須是100%的MIT(台灣製造),才能繼續享有政府補助。

業者直言,動力鋰電池發展投資浩大,許多專利都掌握在其他先進國家,「電動床就算有台廠可達到100%國產化要求,台中開公司費用也會因經濟規模不足,產生電池價格飛漲的後果」。12A306A185CCF3EE

arrow
arrow

    DzrzNYuM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